《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爱自己从整理开始》
袁春楠
142个笔记
◆ 点评
2023/12/8 认为好看
◆ 自序 整理是一束微光,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 在这倾泻而出的杂物“泥石流”中,我看不到自己,一切都是别人对我的影响、建议甚至施舍。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些物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长期以来凑合过的生活状态。
>> 请相信,无论当下多么乱,未来的你总有一个人生版本已经化腐朽为神奇,把一切整理得顺顺当当了。
◆ 开篇 整理,让生活更轻盈
>> 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的中国家庭并不需要整理。当时的中国社会还处于物资匮乏的阶段,家中空间相对大、物品少,并不需要特别整理。那时生活节奏相对慢,而且十分规律,人们只需要专心做好手头工作就行了,内心世界朴素简单。
>> 人好像成了物品的奴隶,物品反而当家做主了。每天和物品做斗争,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 整理无处不在。
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混乱体现在哪里,就要去哪里探索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方案。随着一个人境遇的变化,无形整理会长期持续和升级,并贯穿人的一生。
>> 本质上,整理和茶道、插花、瑜伽等任何一种有形的行为并没有区别,它们都是用一种日常中可以做到的修行方式,从有形的行为中悟“道”,寻找生活的方向,为生活赋予意义,最终回归到生活的本质。
◆ 第一部分 整理有形物品
>> 整理,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不急不躁、平心静气
回归整洁、收获幸福
>> 整理前的5条原则:
- 永远不要在能量低时主动整理
- 先不要冲动购买收纳工具
- 整理之前全家上阵先规划
- 每天整理5分钟,先行动再完善
- 接受环境会复乱的事实
>> 除我之外,一些身体敏感的整理师在长时间触碰了客户的物品后,都出现过头疼、恶心的状况,这让我对于每一件物品都携带着能量深信不疑,并产生了敬畏之心。
>> 一个人持续整理超过2小时,就会感到疲劳,判断力和思考力开始走下坡路;当持续整理超过4小时,整个人会陷入各种杂物中难以自拔,能量被大大消耗,甚至出现头疼、两眼发直的状态。
>> 所以在正式整理前,先给自己打个分吧!能量状态10分时的你,好比刚跑完马拉松,肾上腺素的分泌大幅提升、“鸡血”满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前进;能量状态0分时的你,则郁郁寡欢、消极、完全没干劲。按照这个思路,你会给自己现在的能量状态打几分呢?8分?6.5分?还是3分?当人处于5分以下的低能量状态时,如果还要被迫整理,就会产生痛苦感。所以我只在能量状态高于5分的时候主动整理,状态好的时候效率自然更高。
>> 环境乱了,不要急。外在环境是一面镜子,它正在以一种方式提醒着房间的主人,你当下处于低能量状态。尤其是那些平时经常透支、很少真正休息过的人,不如停下来稍做休息,等身体、精神休息好了,心情愉快的时候再重新开始整理吧!只要有想改变的心,整理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 混乱不是光靠收纳就能解决的,光收纳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收纳绝不等于整理。
>> 很多人把工具当成了救世主
>> 看到这里,你还想在短时间内把整个家集中整理完吗?内心愿望再强,也得合理投入呀。密集式整理,谁都会吃不消。
>> 把看似困难的大任务分成很多个小任务,利用碎片时间把每一小块解决,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整个大蛋糕已经被吃掉了。
>> 人生的本质是无常的,每一天都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和意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不接受复乱,本质上是对变化和改变的逃避,成长也会随之停滞。
>> 当工作量非常大时,很多人心里会害怕、着急,我也乱过,所以很懂那种心情。
>> 整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了解自己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的过程。通过了解你拥有的物品,探索你当下的生活方式、你的喜好、你是谁
>> 整理5+1步曲,不仅便于记忆,更是适用于家中各个功能区的通用方法。每一个步骤分别是:清空、分类、简化、收纳、定位和留白。
>> 当一个人价值观清晰后,更容易实践简化和留白。
>> 第一步非常简单,那就是清空:把所有东西全拿出来!
>> 清空这个动作本身并不难,但不少学员都表示对其存在极大的心理障碍。
>> 整理是一种学习与自己相处的过程。每件物品身上都携带了回忆,早一天用双手理出深藏在家中各个角落的过去,就能早一点接受自己,重新开启新生活。无论过去有多少不愉快的经历,通过整理,你最终都会认识到,任何挫折与痛苦,都是人生财富。敢于向过去挑战的人,才能积极地过好今天,自信地向往未来。
>> 清空的范围很广:每天回到家,先把包里的物品清空后再归位;出差旅行回到家,第一时间把行李箱打开,清空物品再分类归位。这些都是实用的生活好习惯。
>> 可找东西总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能量,影响情绪。
>> 清空是整理的第一步,如此简单,却无比强大!
>> 从家中的一个小抽屉开始动手,清空里面的物品。
>> 无论物品有多少,都要将类别分到最细。
>> 只要你经历过一次细细地将一大类物品分成很多小类的过程,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最方便也最事半功倍的方式,非常值得体验。
>> 分类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对家庭共用物品进行分类时,要号召全家人一起参与,这样一来能避免后期矛盾,二来也能顺便掌握家庭成员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情况;第二,不要边分类边淘汰,因为当手拿一件衣服,还没分类就在纠结要还是不要的问题时,会打乱分类的节奏。
>> A类必需品,这类物品你每天或每个星期至少会用到一次,值得保留。A类物品具备收纳陈列优先级,适合放到桌子、橱柜等家具的表面上。
B类备用品,这类物品你每个月、每个季度或半年才可能用到一次,属于可有可无的类型。B类物品的重要性不高,适合放到橱柜、抽屉内,可以不摆出来。
C类纪念品,这类物品你未来一年甚至两年以上都不会用到一次,装饰、存档留念的价值超过了使用价值。有装饰效果的C类物品,像花瓶、山水画,适合陈列在家中的重要位置,比如多宝格、书架、客厅墙面上。装饰效果不佳、只剩下纪念价值的C类物品,适合存放在储物间。
>> 家是需要新陈代谢的,家不是貔貅,不能只进不出。任何一件物品进了家门后,一小部分可能永久保留,另一部分要适时从家里离开。无论当初花多少钱买回来的东西,只要堆在一起不做取舍,家看上去就会像个杂货摊,每件物品都激发不起使用的欲望。空间被“瘦身”后,你的生活会从此变得简单。
>> 在物品的选择上,多而杂或少而精,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如果你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珍爱之物,你都愿意爱惜使用并与之建立关系,那么家中的每一寸空间都是天堂。除掉杂物、垃圾、灰尘,简化至极限,人的命运也会跟着改变。
>> 旅行时更适合练习对持有物品的取舍。比如在打包行李时,带上一定要在旅行中用完的护肤品小样,在旅行接近尾声时,把带去的旧袜子、旧睡衣穿到最后一天,然后留在酒店的房间里不带回家了,这样做会给回程的行李带来明显的“瘦身”效果。
>> 特里莎修女有一句名言:“你拥有的越多,你就越忙碌;你拥有的越少,你就越自由。”你能够放下的身外之物越多,整个人的身心反而会一点一点地充实、丰盈起来,不再需要靠外在物品找自信、找安全感、找存在感。
>> 工具只是对生活功能的补充
>> 收纳是指用一个动作把物品收入容器中,方便未来拿取。而不以拿取便利为目的的收纳,都是“耍流氓”。
>> 我真心希望能让更多人在还没有购买收纳工具时,就知道哪些工具是真的实用又好用的。这样既能避免浪费金钱,又不会因为买了太多用不起来的工具,导致家里越来越乱。
>> 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
>> 开放式>抽屉式>带盖式
>> 工具,因使用而诞生,当一款工具对你的生活毫无助力时,与其持有,不如舍弃,以免陷入烦恼。
>> 在家中的卫生间,可以选购纯白色分装瓶,把洗发露、护发素、沐浴露、洗手液、洗面奶、润肤乳等分别灌进去,并贴上统一的标签,替代原先花色、高矮不一的包装,看起来有种简约的美。灌装并不麻烦,一次花大概3分钟,通常一大瓶可以用上半年或更久。
>> ,只要人生活在房间中,在使用物品,就会每时每刻改变物品的位置。我们需要的是养成把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实现良性循环。”
>> 当同类物品分散到家中3个以上的地方时,管理难度就会加大,光靠大脑已经不容易回忆了。当同类物品分散到家中10个地方,一个人就很容易陷入慌乱、焦躁。所以同类物品绝对需要一个固定的“家”。
>> 品关键词标签,这时定位就完成了。在同一组橱柜中放3类以下的物品时,人的大脑还比较容易记忆。超过3类,就很容易忘,而标签的出现就是为了避免遗忘。
>> 100%留白:当桌面上什么东西都没放时,留白达到了100%。元素越少,人的注意力会越集中;留白比例越大,空间感会越明显。
>> 80%留白:通常,外在空间表面达到80%留白的状态,在视觉上是比较舒服的。
>> 20%留白:柜橱、抽屉等内在空间建议达到20%留白的状态。
>> 比如每餐饭吃8分饱,给肠胃留有2分余地;每天日程安排8分满,给临时突发事件留有2分余地;对外界只投入8分专注,2分留给自己独处。
>> 生活中无留白,白就会跑到你的头上啊。即便已经看到了透支,我也很难打破一直只顾前进、前进、前进的惯性,几年之后才慢慢让自己有了真正的休息。
>> 经手处理任何企业物资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和财务相关的,必须及时整理,严谨管理。一个人负责的物资越多,责任越大,一丝一毫都不能出错。
>> 黄金三角区,即你坐在桌旁看向前方的扇形区域,这是你办公的最核心位置。在这个区域中,我建议你只放和当下工作直接相关的物品,比如电脑、鼠标、键盘,让你能第一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开展工作,其他和工作无关的全部移开。
左手区域,建议打造成工作类物品区,摆放文件、文具、日程本、草稿本等推动工作进程的辅助工具。
右手区域,建议打造成私人物品区,摆放绿植、水杯、纸巾、鲜花、家人照片等抚慰人心的物品。
>> 首先制定好黄金三角区的规则,让你能第一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开展工作。其次,把左手和右手桌面空间分区,打造成一边工作类物品区,一边私人物品区就可以了。
>> 第1层放备用文具,可以利用分格收纳盒,帮文具在抽屉中固定位置;第2层建议收纳个人小件物品,如零食、茶包等;第3层建议收纳个人大件物品,如背包、衣物、书籍等。另外,注意日常使抽屉保持20%留白的状态。
>> 工位物资明细表:利用Excel表格,把入职以来从公司领取和经手的文具、资料进行量化清点,每3到6个月再盘点更新一次。如果花多一点时间,还可以拍照制作成图文结合的物资明细表。这样一来不仅能帮你明确办公区每一个抽屉、收纳工具里都有什么,还便于日后工作交接。
每日开工仪式:在固定位置摆放一块小抹布,早晨上班第一件事是擦拭桌面,以最整洁的状态迎接一天的工作。
每日收工仪式:下班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把桌面上的物品分类并归位,放在代表未来待办、已完成存档、移交同事等位置上,最后把不需要保留的放入碎纸机或垃圾箱,收工时使桌面保持80%留白的状态。
>> 有时候,只需要一点小小的行动和改变,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 你不理财,财就不理你呀!
>> 经常看到招财猫,钱包不见得会立马鼓起来,但是经常看到“天猫”,钱包一定会“瘦身”。
>> 把每一件衣物都挂起来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有些类别的衣服更适合折放进抽屉或敞口收纳筐里,比如换洗特别频繁的运动服、婴幼儿的小件衣服等。
>> 方形收纳盒建议选择长、宽均为45厘米,高为20厘米的款式。
>> 为了美观,白色是首选,黑色不耐脏,一有灰尘附着,看起来就特别明显。
>> 工具能少就少,只有为了补充衣橱的功能性时,才要购买。
>> 备用区在整个衣橱里,占比20%左右,适合收纳不常用的、换季的库存物品,比如被褥、床品、包包、帽子甚至换季鞋子。比较推荐将其设计在衣橱的顶部,因为有利于防潮,高度在33—50厘米之间。
>> 但如果你在空间中总感觉静不下心来,那么通常是视线、动线或压迫感中的某一点出了问题。
>> 当你想拿任何一件物品,却发现无法一下子拿到,被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层的物品阻拦时,就说明动线有问题了。
>> 这和人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有关,总觉得只有黑色、深色的才耐用、禁脏。想要打破这种沉重感,一方面可以用白色、浅灰色等饱和度低、显得轻盈的色彩给窗帘、床品等升级更新,另外也可以选择购买白色、浅色系的墙面贴纸,快速完成对家居色彩的调整。
◆ 第二部分 整理无形人生
>> 5种冲动购物的原因:1. 用购物来纾压2. 用购物来“爱自己”3. 为了理想中的自己乱投资4. 用持有的物品证明“我”的存在5. 被广告营销影响而购物
>> 当一个人平时活得不够自由,感觉到压抑时,常常会为了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陷入买买买的购物狂模式。
>> 因为同样一件物品,会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让拥有者失去最初的新奇感,在家里经常看,最后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 买来的幸福是短暂的,像鲜花一样脆弱,维持不了几天。
>> 疯狂购物和报课程,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都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窟窿。购买图书,可以减少一时的焦虑,但买不回知识,买不回智慧。
>> 当你有80%未读完的图书时,就得反思在教育上产生浪费的真正原因了。
>> 我们总是会被商家的打折活动吸引,买下过多不适合自己、也不会使用的物品,很快又把它们给淘汰掉了。殊不知我们今天扔出去的垃圾,是过去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
>> 过多的信息反而会让人耗费精力来回对比,无法做出简单的决定。
>> 科学上称之为选择疲劳症。在患上选择疲劳症之后,你会对广告推销和冲动消费毫无招架之力。持续多次做决定,还会削减人的意志力存量,让人产生疲惫感。一个人在消耗了过多意志力以后,要恢复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做新的决定。
>> 你买东西最多的那一天,往往是你能量低、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日子。
>> 每次陪在客户身边,总是能看到有人不舍得送出1本根本不会读的书,有人不舍得扔掉1件已经破洞多年不会再穿的服装,还有人不舍得扔掉1包明明已经过期并且不会再吃的干货。大家总是狂热地买,扔的时候却极其痛苦,
>> 最后,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给了我答案。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对损失更加难以忍受。
>>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对于不确定的结果,必须要得到至少2倍于风险的担保。同理,失去1件旧衣服的难受,要用得到2件新衣服的快感才能抵消;培养一个新习惯要付出成本,除非能获得2倍的益处,人们才会有动力去做。
>> 不敢舍弃的背后,往往对应着恐惧
>> 你有没有扔错东西的经历呢?有人因为淘汰了一件不容易搭配的裙子,后来买了新衣服才发现淘汰掉的可以和新买的配成一身,于是相当后悔之前的决定,再也不敢随便淘汰了。遇到这种问题别担心,买错或扔错是人之常情,原谅自己先前的选择吧。美女不是一天“炼”成的,用心提升审美,留意服饰搭配技巧,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出席各式场合的着装方式。
>> 对于财务相关票据,可以周期性地按每月、每季度整理一次,分三类行动:丢弃记过账的一次性票据,邮寄走能报销的票据,收纳好未来会用到的票据。特别重要的最好用云笔记电子化备份,有备无患。
>> 这些充满了青春回忆的衣服多年没被开启,却用发黄的外表告诉我,白色衣服无论如何珍惜,时间都会促使它们氧化变色。
>> 好像扔掉了有感情色彩的纪念品,就一起扔掉了美好的回忆。这种把物品过度拟人化、情感化的做法会阻碍你给生活做减法。人性对未知充满了恐惧,而整理是面对恐惧的极好修行。就把取舍的过程,当成一次与过去告别的仪式吧。
>> 根据你当下的价值观对持有的全部物品做出取舍。
>> 简单来说,价值观就是,对你而言,什么最重要,什么可抛弃
>> 我有一位朋友是时间管理专家,他独树一帜,把个人价值观浓缩并按顺序排列成了3个字母“HRD”,分别代表Health、Relationship、Development,即健康、关系、发展。对他而言,身体健康排第一,家庭关系排第二,职业发展排第三。这简直精辟又实用,所以每当有需要熬夜加班的工作找到他时,他一想到“HRD”就第一时间回绝,因为不肯伤害身体健康。如果有需要出差半个月的工作找到他,他一想到“HRD”也会第一时间回绝,不希望因为无法陪伴妻子和儿子,影响了家人关系。做决定如此果断,不愧是时间管理专家!
>> 她马上根据价值观,选出了3件对当下最有价值的事情——整理、演讲、跳舞,暂停了对其他科目的精力投入。做了减法后,她整个人的能量得以聚焦,成果凸现,目前已经持续整理一年半,坚持演讲和跳舞超过了一年。这就是明确的价值观令人快速取舍、清晰决断的例子。
>> 我喜欢用能量值高低作为物品的筛选标准。材质硬挺、有垂感的衣服比休闲运动服能量高。颜色养眼的衣服比如红色、橙色又比灰暗颜色的衣服能量高。新衣服比旧衣服能量高,当一件衣服在刚买回来时,能量值是满的,在穿了一个季度或一两年后,衣服会显现出越来越疲惫的样子。一个人穿着能量感较高的衣服时,更容易提升气场。显然,衣服是需要定期升级的。
>> 安心和自己说,这件物品已经无法继续为我服务,它需要退休了,让它去吧。
>> “朴素极简主义”是指,有些人家中物品极少,必需品只保留100多件,几乎不购物。代表人物是《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的作者乔舒亚和瑞安。
>> “零垃圾”是指,有些人乐于倡导环保,不做任何污染地球的事情。不网购不叫外卖,出门购物自带环保袋,坚持自己在家做饭,每天把产生的厨余垃圾做堆肥或填埋降解,只买没有工业包装的产品,力求每年产生的垃圾量不超过一个玻璃瓶的容量。
>> 人们常说选择很重要,而无形的价值观每天都在默默地指导你做出各种选择,人和人的差距也因此产生。这世上,固然有很多好习惯,当你刻意为之却无法坚持时,不妨思考一下,你的价值观和你所期待的生活方式是否统一。
>> 只要你不再好心地把自家借给商家当仓库用,就一定能存得下钱。
>> 接下来,再问问自己,你知道家里一年用多少瓶洗手液、洗发露、护发素吗?做个小记录,看看家中的日用消耗品,多久能用掉1件
>> 我们对物品的狂热和对知识的狂热并无两样。我曾经遇到过两位拥有同样数量图书的学员,而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 给衣橱里的服装,按照单品批量拍好照片,制作成电子衣橱。这相当于拥有了第二大脑,购物时想不起来看中的新衣服能和家里的哪件衣服搭配,可以随时用手机查看。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时间、金钱,避免了重复购物,还再也不会买回家就后悔了。
>> 5条购物的艺术:1. 少去信息量大、做判断很被动的地方2. 主动过滤多余的广告3. 清单购物法和升级质量标准4. 填饱肚子再购物5. 减一才能加一
>> 减一才能加一
>> 从统计家中每个月需要用几卷卫生纸做起。
>> 让我认识到人的内外是对应统一的。就像长期没有整理房间、梳理思绪的人,更要做一次大扫除,给自己创造焕新的机会。
>> 所有的人际关系问题,终究躲不过与自我的和解,你顺了,世界就顺了。
>> 要记得,与隐形智囊团对话时,一定要保持独处的状态,周边不要出现装修、拆迁等活动的噪声来干扰你的大脑思考。
>> 同是爬山人,各爬自己的山,何必在意其他人在自己的山上爬得有多高呢,专注自己一生的修行不就可以了嘛。
>>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想做。但凡你不想做这件事情,就不要让自己那么疲惫,你可以随时停下来。
>> 当你完成了今天要做的事情,就可以随时关上电脑,离开办公室。
>> 一个30多岁的人,和母亲的合影仅有8张!尤其在我上学、工作、组建自己的家庭这10来年中,和妈妈的合影几乎没有。她一直以我的需求为先,把自己排在后面,大概是怕我忙,顾不上她,所以她的身影便退出了。
>> 怒气不能强压、强忍,而是要去疏导
>> 完成一次照片整理,可以是你单独和父亲的、单独和母亲的,或者是和父母一起的合影。
>> “你干什么呢?你要整理回你自己房间去,这是我的生活。”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是我越界了。从那以后,无论父母家囤积了多少破烂,我都不做任何评价了。
>> 当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房间的长期主人时,就请放下对房间的控制权,学会接受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共用房间的改变吧。
>> 外来人,好念经
>> 先提升自我,不急于寻觅另一半
>> 物的囤积和家庭关系的问题息息相关。长期用囤积物品来逃避现实的家庭真不少,而所有物品混乱的问题最终指向的都是人的问题。
>> 在结婚前,首先签署一份婚前协议,建立合理界限。婚前协议是君子协议,哪怕结婚前双方的感情特别好,或者两个人手头都没什么资产,也最好签一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是会变的。结婚后的两个人相当于一个创业团队,提前说清楚退出机制,对双方都更负责任。两个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先签署协议再结婚,通常还能促进两人的感情呢。
>> 之后,用心拍一套“百年好合照”。红底的双人照,是办理结婚证时会用到的照片。推荐你和另一半在领证之前,预约正规照相馆,拍一套红底白衣的双人照,享受造型、化妆、拍摄、修图一条龙服务。照片拿在手里的一瞬间,你会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结婚了,身份都晋升了似的,会非常希望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延续下去。
>> 首先,每一个想改变的人,都要先行动起来。自己先做到,之后才能影响别人。如果自己不行动,那你永远也唤起不了别人想改变的念头。
>> 1. 物尽其用:购买后,1周内至少用1次,如果连着1个月不使用,同类物品今后不再买。
- 数量极简化:同类物品的数量控制在1件,多个功能区会用到的同类物品,如剪子,不超过3件。
- 日用品不囤货:消耗类的物品如卫生纸,用到最后一卷再买。
- 购买前要讨论:在工作中使用的物品、送人的礼品,需要讨论之后再买。
- 犹豫的先不买:在选购物品时,遇到有点喜欢又有点犹豫不决的,暂时放弃。
2023/12/6 发表想法
听劝,我现在就去整理一下相册
>> 多人都是只拍照不整理,手机、单反相机、iPad、电脑里简直乱成一团。总想着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再整理吧,等孩子上了小学再整理吧,结果一晃孩子都大学毕业了,纸质、数码照片已经成千上万了。
>> 多人都是只拍照不整理,手机、单反相机、iPad、电脑里简直乱成一团。总想着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再整理吧,等孩子上了小学再整理吧,结果一晃孩子都大学毕业了,纸质、数码照片已经成千上万了。
>> 大部分的物品和信息,都没有重要到不可以失去的程度。现在对你而言十分重要的物品,问问自己,10年之后还同样重要吗?人的一生可短可长,只要努力生活,还会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宝贵的时刻有待我们去创造。过去遗失了一些,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 建议大胆地评选出每年的十佳照片,只选10张最清晰好看的
>> 还要记得每天花1分钟浏览一遍。一个人越是经常看他的目标,目标越会深深刻印在他的潜意识中,这能帮助加快目标达成的速度!
>> 坚持,治愈拖延症的100次圆梦计划
>>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 使用100次圆梦计划的步骤1. 在表格左上角写上姓名、起始日期2. 写上你想开展的目标项目的名称兴趣广泛的人,可以同时开启3—6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别用一张表格记录。
>> 比如,完成100次每次15分钟的房间整理,就可以作为一个目标项目。学做100道菜、读100本书、进行100次每次30分钟的健身房运动、给孩子讲100个故事、帮助100个陌生人、抄写100遍《金刚经》、攒100万元等都可以。
>> 一对刚结婚的小夫妻,为了学好做饭,开始记录起他们家的100道私房料理。他们平时会把表格贴在厨房的墙面上,妻子和老公谁有灵感了,就做道新菜出来,再把菜名填写到表格中。现在他们厨艺有所长进,已经会做50多道菜了,偶尔邀请父母、朋友来家聚餐时,也倍受夸赞。
>> 也许你会问,把一个目标项目完成了100次,之后呢?实践出真知,我认定任何事完成100次,是量变到质变最基础的积累标准。针对某个项目完成100次后,你将成为某个行业中的达人;完成300次,你将在行业中小有名气;完成500次,你将轻松找到专业变现的机会;完成1000次,你将在行业中奠定基础,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以自己的专业帮助大众。
>> 记录,普通人写晨间日记,真的有奇迹
>>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人并不是突然死去的,而是慢慢死去的,因为我们活在自己的记忆中,而当这些记忆一点点消失,我们就在一点点死亡。但记忆是不可靠的,如果你不记录你的生活,你就在一点点死去。”
>> 之所以选择在晨间书写,是因为人每天早上朝气蓬勃,正能量充沛,写的内容回头再看也洋溢着希望,而人在晚间更容易把一天积攒的负面情绪倾诉在日记里,无法积极思考,也失去了记录的意义。
>> 当你重复的次数越多,你投入的时间和累积的经验,就会以复利方式成倍地回报给你。
>> 当你坚信自己一定会从一件事中受益匪浅,这股动力自然会一直激励着你坚持不懈。
>> 就像整理衣橱之前得把衣服都拿出来一样,写晨间日记,你首先要把大脑里的想法、创意、情绪都写下来。清空后的大脑会变得轻松且清晰,这种感觉特别爽。
>> ,即“乾”对应工作事业、“兑”对应心灵花园、“离”对应人脉关系、“震”对应知识体系、“巽”对应体验账户、“坎”对应财富账户、“艮”对应健康账户、“坤”对应家庭生活
>> 空间留白是为了营造视觉美,生活同样需要留白。告诉自己,你有随时停下来的权利,不需要强迫自己每天都写。
>> 嗯,我懂。言外之意是,我和你差距太大,我还是放弃努力算了。千万不要这样想!我在30岁之前,每当在网络上看到对优秀人士的报道时,也会摇头感叹,这个人都那么厉害了,我也模仿不来,就别努力了呗。
>> 对一件事情进行复盘很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你只需要写下做一件事之后的3点收获、3点日后如何改进的内容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