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简单 应对复杂世界的利器》

《简单,应对复杂世界的利器》

姬晓安

130个笔记

◆ 点评

2024/2/14 认为一般

◆ 序言 简单生活,是最有效的人生管理术

>> 舍不掉的欲望越来越多,失望和迷茫也越来越多?

>> 我们活得累,活得挫败感满满,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累,被各种各样的选择所困扰,被各种各样的琐事蚕食着时间和精力,消耗着生命的活力。

>> 人生的苦恼,多来自复杂。

>> 世界纷纷扰扰,那些活得从容笃定、活出精彩人生的人,必然都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

>> 简单,就是应对复杂世界的利器!

>> 当你学会了最简单的方法管理时间,知道了最应该在什么事情上用力,就能彻底摆脱忙乱疲惫的状态;

>> 当你做到了以真性情待人,以硬实力护身,那么无论生活的套路多么深,你都会拥有自己的打法而显得游刃有余;

>> 当你做到了删繁就简,摄心一处,专注于最重要的目标,就走上了距离成功最近的道路;

>> 当你简单,世界也就变得简单。

>> 简单生活,说到底,是思想上的极简,精神上的极简,人际关系的极简,生活方式的极简,是一种最舒展、最自由的生命状态。

>> 在简单的生活里,抛掉那些繁文缛节,唯有自己才是主角。你善待自己,珍视自己,把时间和资源都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不委屈自己,不浪费生命,自始至终跟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 好的故事没有槽点,好的人生必定简洁。

◆ 第一章 认知:复杂世界其实充满简单的逻辑

>> 每天晚上带着一身疲惫回家,看着城市的浮光掠影映在车窗上,心头莫名地感到黯然。

2024/1/5 发表想法

忙完这一阵,就可以忙下一阵啦

>> 总是盼望着忙完这一段时间就可以好好调整调整了

>> 做更少但更好的事。

>> 简单生活,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 人事上的极简、思想上的极简、精神上的极简,是最舒服、最舒展的一种生命状态。回来好好地做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简单生活。

>> “我所有的弯路到此为止,从现在开始要完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做全才甚至比做天才更难,而优秀和平庸之间,有时可能差的只是一个选择。我们很难做到通吃每个领域,如果能够删繁就简,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人生就可能因此变得不同。

>> 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兼连续创业者王潇,经常阐述一个观点——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电影,我们在每个人生阶段,都得为自己编写一个剧本,然后照这个剧本,去演绎我们的人生故事。

你在这个人生阶段,最希望展示给别人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最在意的标签是什么?如果能够想清楚这个,然后不断地向它靠近,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羡慕的人生了。

>> 我想成为一个有品位的生活家。

>> 好的电影没有槽点,因为剧本的脉络绝对清晰,不会生出旁枝散叶的拖沓内容,好的人生也是如此。

>> 目的越是简洁,成功越是容易。

>>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一个苹果,就全力让自己变得更甜,如果你是一个柠檬,就拼命去变酸。如果你是一个苹果却偏要去做一个柠檬,好吧,痛苦就上门了。

>> 幸福与否,是看一个人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定义自己的生活。

>> 幸福的人生只有三步:定义自己,塑造自己,成为自己。

>> 我们的烦恼跟上一代人截然相反,不是苦于物资匮乏,而是东西太多,买不过来!

>> 有人说,脸蛋越漂亮的姑娘,家里越乱。

>> 我们在占有物品的时候,物品同时也在占有我们,占有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 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往往是我们心智模式的外在投射。

>>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升生两难》,女主角被婆婆催着生孩子,恰巧老板交代了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许诺做完这个项目就给她升职。生子还是升职?她面临两难的选择。两个选项都不想放弃,冥思苦想之后她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因为新项目需要10个月的准备时间,如果能在一个月内怀孕,怀胎十月刚好做准备,然后她就可以休产假了,休完产假回来继续开展新项目。

>> 人为什么会纠结,就是因为不懂得取舍。在必须要选择的时候想要两全,让自己陷入焦虑之中,怎么选择都是痛苦。甚至有些人,明知不可能还勉强为之,弄得自己身心超负荷运转,最终什么都没达成,两手空空还累得半死。

>> 我一直追求的状态是稳定的内心和有序的生活

>> “我喜欢过着整饬,有序的生活,每天规律地起居,做事,认一个甲骨文,识别一种植物,读一本新书,做笔记。晚上上床时会感觉自己越来越厚实,好像长出了一片新叶。同样,对友情、爱情,也喜欢这种稳定累积的意义感。就是随着时间的逝去,你知道有什么变重了,长成了。”

>> 人最难的不是做选择,而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选择,当你真正做完一个决定的时候,就好好地去面对它,以一颗平静坚定的心,告诉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别人拿刀架着脖子逼自己做的选择,所有的决定,都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以,有没有人要为我的选择负责任?没有!你做了就要对所有的一切负责。

>> 过度的纠结,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虐待,是对自己无尽的消耗与剥削。

>> 上联:这个吗呵呵呵呵呵

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哈

横批:阿姨吃菜

◆ 第二章 心智:生活有生活的套路,你有你的打法

>> 她从来不搞办公室政治,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工作中的难题,日积月累,渐渐地就成了办公室里那根不能替代的萝卜。

>> 资本分成硬性和软性的,比如你想骄傲地炒了老板,硬性的资本是你至少得拥有够一年花销的储蓄,支持你裸辞后能生存;软性的资本是指你在所处的行业里有一定的人脉,平时能给你介绍点儿小私活,有人给你来个内部推荐什么的。

>> 积累以上的东西并不难,大概两到三年的时间就很充裕了,无非是主动积极多参与一些大项目,平时多和业内的朋友联络、建立起自己的好口碑。不要偷懒,不要天天追剧,少打游戏,规划性地储蓄,和“月光族”说再见。

>> 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无论看上去多美,也不要轻易尝试。

>> 骗子勾勒出的大馅饼,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他们想抓住这根草,游向自由人生的彼岸。

>> 人生的蝴蝶效应,有时并非是一念之差,而是一念又一念累积起的风暴。

>> 近几年,IP(知识产权)概念开始爆发,已经成为娱乐圈、文化圈、投资圈的热词,原本IP的本意是知识产权,后来逐渐被演化为有内容力和自流量的魅力人格。

>> 让别人知道你是怎样一个存在,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能量和坚定,才能让一切都清晰明了,过上顶级的简单生活。

>> 要拥有一个闪亮的个人品牌,就得善于培养自己能力上的某种优势,能力和价值是打造IP的基础。

>> 别加戏,简简单单地做自己就好

>> 很多装痛苦、装可怜的人似乎都有一种“瘾”,想方设法地创造各种机会将痛苦的情绪呈现在别人面前,这种“瘾”的本质是为了寻求关注,是对别人感情和注意力的一种要挟,将别人的焦虑和关心作为自己的安慰剂。

>> 人性是非常微妙的东西,秀幸福一般能引来两种目光,一是羡慕,二是嫉妒;秀不幸也能引来两种目光,一是不屑,二是鄙视。

>> 至于秀痛苦,更是大忌。不是谁都能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过多地宣泄情绪,只会让人觉得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太过脆弱,内心不稳定,难以担当大任。

>> 无论我们喜不喜欢,能不能适应,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正热辣辣地扑面而来。生活、事业,或是感情,生命中的各种无常变化,几乎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 所谓困难,只有困住了才难!而我们内心的力量以及我们生命的弹性,就是那个带领我们轻盈脱困,华丽转身的源头活水。

>> 退一万步说,面对危机,即使你什么也做不了,至少也要保持心灵的安静平和吧?作家毕淑敏说过;“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安静等待;好好睡觉;锻炼身体,无论何时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话,基本上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旧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增长知识,顺带还能参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干完。”

>> 淡然的言语之间,一颗强大而又平静的心熠熠生辉。

>> 过低内耗的生活

>> 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会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特别用力,比如与他人一争长短,比如失控地发泄情绪,比如损人不利己地妒恨别人。他们的时间、心力大多都投放在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事情上,其余的时间,则都用来享受生活。

>> 不会拒绝,就是麻烦的开端

>> 我非常理解她,但是比较惋惜,再也吃不上美味又精致的饼干了。早知这样,真不如一开始就一点儿都不送,明码标价,能接受的就来买,接受不了的就不要来凑热闹。

>> 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靠的不是顺从,只有那些懂得拒绝的人,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原则和“底线”,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达到与他人的双赢。

>> 拒绝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与内心是否强大的关系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一个总是无法拒绝别人、不敢拒绝别人的人,内心一定是软弱的;相反,敢于拒绝别人的人,内心一定是强大的。

>> 大多数时候,一个人难以拒绝别人,其实是自己无法接受让别人失望的局面,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做到认同自己,接纳自己,不需要通过满足他人的方式来获得外界的肯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活得笃定从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排在优先首要处理的地位,懂得通过适当的拒绝来给自己留出空间,实现自身的价值,绝不会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而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力。

◆ 第三章 时间:学会选择性放弃,不在无谓的事情上用力

>> 想嫁个有钱人,起码得让有钱人看见你吧?这个世界有大把大把的灰姑娘,你埋没在其中,王子的眼睛都挑酸了也瞧不见你啊!

>>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 不要以为只有孩子经受不住糖果的诱惑,在成人世界中控制不住欲望的也大有人在。

>> 调整你的期待,有利于为你建立起全新的氛围,而这种有利的环境能够支撑你继续前行。

>> 《博伽梵歌》中说:“你只需行动,不需管那结果为何物;莫让行动的结果成为你的动力,也不可在你内心中存有任何无为的念头。”

>> 有一次我问一个好朋友,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会不会有所改善,她说:“呸!我从小学的时候就制订了无数计划,要是都执行了我早就考上哈佛了。”

>> 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必须把工作目标拆分成几个子目标,并且为每个子目标设定时间限制,比如在周末之前要完成什么工作,并且想办法设置一种监察机制。在周末之前,浪费的时间就像消费掉的钞票一样,一点点变少。最后,一旦意识到“余额不足”了,就会马上振奋起来,自动分泌一种“去甲肾上腺激素”,让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

>> 自控力,其本质上就是我们做出选择的能力,最核心的是需要我们用理智判断,去做重要事情的能力

>> 所以,如果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妨尝试着练习,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控制和肌肉力量一样,可以越练越强。

2024/1/22 发表想法

我喂养的那一匹

>> 老人回答:“让我听从指挥的那匹狼。”

>> 都是因为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很弱,自己不行,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说难听点儿,我觉得这种“装”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慰。

>> 鲁迅先生曾说过:“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骗的是别人,伤害的却是自己,真的是得不偿失。

>> 只做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身心压力很大,心情非常焦灼,即使是躺在床上,大脑里也像有个小飞轮,嗖嗖地快速旋转,想着没完成的工作,想着明天的安排,想着解决不了的难题……越想越焦虑,越焦虑就越睡不着,明明身体已经极度疲乏了,意识却还非常清醒。没有什么比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感觉自己的注意力被焦虑一点点地吞噬更糟糕的了。好不容易睡着了,睡得也不安稳,第二天早晨又在极度困倦中挣扎着起床。

>> 有一个女作家说,她经常是一边做家务,一边就把美妙的小说写出来了。她说的也许是真的,但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边写小说一边惦记着厨房里的汤,最后小说没写好,锅也糊了。

>> “在适当的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这是一种投入生活的态度,这种投入会让你体验到生命的能量与热情。

>> 这种“多任务处理”,缺乏必要的专注与深度思考,因为注意力被持续分散,瓜分成无数碎片,缺乏耐心与意志,结果造成我们工作效率低下,成果马虎粗糙,纰漏增多。

>> 专注不仅仅是把自己钉在椅子上一个又一个的25分钟,还应该是对目标的专一和明确,在自己最热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投入精力。

>> 自然而然地生活,专注地沉下心把一件事做好,这是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能将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专注会让生命变得更有质感,并带来超高的效率。一旦学会专注,你会惊讶于过去纠缠了那么久却又举步维艰的窘境,如今运用专注带来的执行力可以轻松解决了,比我们所想要简单得多,而收获和成就感却很大很大。

◆ 第四章 关系:学会对关系断舍离,把一些人请出生命里

>> 要知道,我们的舒适感主要来自负面情绪的消失,当我们的心安静了,情绪平和了,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 碎了一地的玻璃心,扎伤的却是自己的脚心

>> 其实,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除了你自己。

>> 一颗过于脆弱的“玻璃心”,如果不能被及时剔除,对生活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 “玻璃心”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自信,需要在别人身上获得自我认同感,做不到在平衡的人际关系中先取悦自己再取悦别人。

>> 在现今这个自由而开放的社会,流言蜚语的杀伤力在于,它并不一定会摧毁我们的生活,毕竟这不是那个“人言可畏”而逼死阮玲玉的时代了,但是它却会让你心里感到很难受,心情糟糕,甚至会影响你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 要知道,具有被毒舌的价值,说明你在人群中是有存在感,被“抬举”为议论的中心。

>> 我明白你的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难过吧,想哭就哭吧”,这就是“共情”。人类最高级别的安慰,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

>> 有人把这种“把谁都不当外人”,一张口什么话都敢说的人称为“清汤挂面”,意思是一眼看到底,毫无遮掩,没有内涵。

>> 在人际关系中,让双方存一些私密,也是一种吸引力,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于别人眼前,神秘感尽失,变成一碗让人一目了然的清汤挂面,滋味实在乏善可陈。

>> 很多关于培养神秘气质的方法,其中有三个要点是大家公认的

>> 第一,话别太多。

>> 第二,学会拒绝,别当老好人。

>> 第三,一个有深度的人才能有神秘感。

>> 生活的烦恼有时就像个皮球,只能自己抱着,谁也不能替你接过去,又何必总把那些负能量传递给别人呢?

>> 人这一生,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值得我们一直耿耿于怀,一辈子与之缠斗。与烂人烂事死磕,代价往往是巨大的。即使是赢了,你也会陷在里面,很难拔出脚来。

◆ 第五章 心态:生活给了你一地鸡毛,就把它扎成鸡毛掸子

>>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叫作投射。所谓的“投射”是一种认知障碍,指把自己的态度、动机、想法或欲念“投射”到别人身上,即推己及人。

>> 简单,是应对复杂世界的利器。无论外界再怎么芜杂,只要我们心灵的内核是坚强的,眼神是纯净的,就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击退阴影中的蝇营狗苟。

>> 职场冷暴力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态度疏离、拒绝交流、交流时冷嘲热讽、工作中不合作。它使人在心理上压抑郁闷,却难以被外界察觉。形式比较隐蔽,破坏力却极大。而且越是在高收入、高学历的白领群体中,职场冷暴力越是常见,因为这类人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认同。

>> 有一次,她在深夜回家遇到抢劫,为了保护笔记本电脑里的重要资料,她死死拉着歹徒不撒手,被拖了几十米,浑身都是伤。如此血拼了十年,才换来这几年一边充电一边休息的安逸生活。

>> 不停地与身边的人比较,只能使人际关系恶化和变质。因为是朋友,就非要把对方的生活当作参照物,把人家的生活水准当成自己幸福与否的标准,这不就是自取其扰吗?

>> 我经常想,人生苦短,究竟怎样才算是对自己好?在我看来,买柔软的毛巾和舒服的拖鞋,买高品质的睡衣和床单,未必比买名牌包包、昂贵的时装差;握着一个白瓷杯,悠闲地喝个下午茶,也许比穿着晚礼服、踩着高跟鞋、握着酒杯喝红酒更自在;在阳台上养满绿色的植物,不一定就比满抽屉的珠宝掉价。

>> 命运多舛到底是天生的,还是自找的?

>>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时候,攻击别人是一种心理手段,因为分享憎恨比分享快乐更容易拉近两人的心理距离,是新关系建立的关键。

>> 心理学家曾经公布了一个研究结果,当遇到威胁和压力时,除了战斗或者逃跑,人们还有一种应激反应,就是结盟。危急时刻,有些人倾向于联合互救,抱团渡过危机。

>> 克服负面情绪、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和积极维系人际关系。如果能做到这四点,绝对就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不卑不亢,不忧不惧,越来越顺利的职业生涯就会在你面前,缓缓地铺陈开来。

>> 她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年龄,而是在于她从干上收费这份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不打算再学习任何东西了,她这一辈子吃定收费这碗饭了。

>> 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 一直以来,城府就是一把双刃剑。人们一直有一种理解,认为一个人没城府是优点,越没有城府越真诚,越招人喜欢。可没有“剑”的人,遇到危险时无法自卫,除了乞求对方不要拔剑,或者练就天下无敌的逃生轻功,还有别的办法吗?城府其实是防身的武功,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 最有城府的人,是能够将一切尽收眼底,取精华,去繁复,遇事沉着,行事简洁,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在这种坦然与冷静下,保持轻松和单纯的心态。

◆ 第六章 生活:人生的苦恼多来自复杂,人生的快乐多源于简单

>> 有本书叫《下辈子做猫吧》,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是不是有点儿太挑剔了?不是的。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二流货色,我们绝不姑息。”

>> 家里有一个长辈,有一次看见我煞费苦心地挑选一盏智能灯,对我说:“我劝你算了!世上的东西,只要给你带来一个方便,必然伴随着一个麻烦,还不够伺候它们的呢!”

我一听,心知这位长辈平时必定是廉价和劣质的东西用多了。没错,坏东西绝对是你伺候它,但是,好东西绝对是它伺候你。

>> 偏执与执着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所谓的坚持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反而可能更糟糕,更虚无,你的心灵没有感觉到充实和快乐,反而可能焦躁和痛苦。

>> 在一个极简的人生里,不应该拥挤着那么多前尘旧事。

>>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私人生活从下班后才开始,虽然身体可能有些疲惫,但还要继续熬夜上网、看书、看电影、聚会……非要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这正是“晚睡强迫症”的典型表现。有什么办法呢?除了从睡眠中挤压出一点时间,没有别的时间可以来做这些事了。某健康论坛曾经做过一项名为“你有没有晚睡强迫症”的网络调查,数千名网友参与调查,根据列出的多项心理“症状”,其中七成人选择“有”。

>> 其一,白天忙工作,晚上忙放松。

>> 其二,零点前无精打采,零点后精神抖擞。

>> 其三,直到累得不行才上床。

>>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熬夜是人们向自己健康欠债的一种“赌博”行为,筹码就是“睡眠”。英国心理学专家也认为,睡眠是仅次于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一项直接影响人健康和长寿的因素。多睡一小时,你得到的不只是工作时更加充沛的精力,还有可能挽救你自己的健康。

>> 心理专家推荐了一种名为“暴露不反应”的方法改善晚睡强迫症,这是行为疗法中的一种,可以让人避免习惯性的强迫行为,而以新的、健康的行为取代。比如让一个患有洁癖的强迫症病人摸脏东西,而不去洗手,他的焦虑情绪会在30分钟后自然消退。

>> 记得很多年前看小说《飘》,郝思嘉姐妹赴宴前,保姆总要逼着她们吃点心。当时读到这里,不知何意,后来才明白,一个淑女不能有太大的胃口,在家里先吃了东西,宴会上就只能再吃下一点点,显得矜持优雅。

>> 每个人都有过优雅生活的能力。能不能优雅,是自我意愿的选择。

>> 真正的优雅应该来自心智。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没有抗拒、没有纠结,在自己的生活中享受简单的平静,并且尚有心力去感受着四季轮回、花开花谢,就是很不错的日子了。

>> 一个姑娘告诉我,她有一次直接拒绝了一个相亲对象,原因是对方吃饭太快。

“吃饭太快也是毛病吗?”我问。

她说:“如果两个人都不能一起从容地吃一顿饭,以后漫长的半生还怎么过?”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狼吞虎咽确实不好,不但不利于消化,也有碍观瞻。

>> 法国人非常懂得生活,即使工作再忙,也会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享受美食。他们在餐馆用餐的时候,即使吃的不过是一份普通的三明治,也会坐下来不慌不忙地慢慢享用。尤其是法国女人,在吃每一口食物的间隙,都会放下刀叉,停顿一会儿,只有当嘴里的东西全都咽下去以后,她们才会再吃下一口,享受每一口食物带给自己的乐趣。

>> 人生最大的幸福,便是简简单单地活着,在什么年龄就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

>> 诗人席慕蓉曾经写过一首诗,叫作《一生倒有半生,总是在清理一张桌子》。

她写道:“一生倒有半生,总是在清理一张桌子,清理所有过时、错置、遗失,以至终于来不及挽救的我的历史。”

Buy me a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