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77个笔记

◆ 引言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 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已经忙碌到了不得不写的程度。

>> 拖延,已经演变成了恶性循环,烦心事儿层出不穷。

>> 因为迟发了一封邮件,就导致整个项目的前进方向发生了错误,若想让它回到正轨,又要去做更多的工作。最后,日常生活中应做而未做的事情正渐渐堆积成山,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 计划终于制订出来了,塞德希尔感觉很满意。这是自然。就像伏尔泰很久之前说过的那样,“幻觉是所有乐趣之首”。

>> 对于肖恩来说,这些建议中看不中用。抵制诱惑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而抵制所有诱惑则更是难上加难

>> 你越是忙碌,就越需要拒绝他人的请求;你的债务越多,就越需要不出去购物。用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看似合理,但实践起来却颇有难度。一旦你放松了警惕,稍微一点有关时间或金钱的诱惑就会让你陷得更深。后来,肖恩的债务越欠越多,而塞德希尔应承下来的工作也越积越多。

>>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塞德希尔感觉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肖恩感觉手头拮据,有永远都还不完的账单。

>> 饥饿俘获了他们的思想和注意力。

>> 稀缺俘获大脑(scarcity captures the mind) 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 对稀缺的感觉,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自身的体验。

>> 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 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变得更加集中,做事就会更有效率。

◆ 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 霍布斯:你构思好要写的小说了吗?

卡尔文:创造力可不像水龙头,说开就开。你得找到适当的情绪才行。

霍布斯:什么样的情绪是适当的?

卡尔文:紧要关头的恐慌。

>> 一位专家级人物花费了数年时间潜心积累了精湛的厨艺,而其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却是在紧迫的时间和高度的压力下创造出来的。

>> 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

>>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 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 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 管窥(tunneling)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 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会令你不那么容易想到其他你所关注的事物。心理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目标抑制”(goal inhibition)。

>> 干扰本身为时很短,但其影响却很大。你需要时间,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重新整理被打断的思路。更糟糕的是,就在你再次准备做事时,又一列火车驶了过来。

◆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 把东西装进行李箱,是对资源管理问题的最好比喻。

>> 当稀缺令我们专注时,同时也会改变我们收拾行李箱的方式。也就是说,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 从基础会计学的角度来看,权衡无处不在。无论你多么富有,金钱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如果你用10美元买了一件东西,那么口袋里就会少了用来购买其他东西的10美元,就算这个“其他东西”是你留给孩子的遗产也一样。这10美元一定有个出处,但通常却并不会给人以这种感觉。

>> 这杯酒值不值得我们放弃甜点?或者放弃明天早上的面包?只要开始节食,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精打细算的“卡路里会计”,手中的热量“账本”必须要实现收支平衡。

>> 当我们想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做点别的事情时,权衡就又会再一次出现。如果时间和金钱都有富余,那么我们就不会如此专注,而权衡也就不会那么明显。

>> 余闲(slack) 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 为什么蜜蜂会建造出如此精美的蜂巢,而泥蜂却马虎行事?答案在于稀缺。泥蜂采用的建筑材料——泥巴,是充裕的;而蜜蜂的建筑材料——蜂蜡,则是稀缺的。蜂蜡就像塞满东西的行李箱里的空间或经济不景气时的钞票一样,必须得到妥善的保存和利用。如果草草筑巢,就会浪费蜂蜡,而为了不至于浪费,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明智地分配资源。

>> 经济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边际效用递减,即你拥有的越多,对你而言,每一样额外增加的物品的价值就会越低。

>> 实际上,我们许多人家里都称得上是“遗弃品博物馆”。

>> 这些衣柜遗弃品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让你觉得自己真正稀缺的不是金钱,而是空间。

>> 原本一天可以工作16个小时,但结果只做了6个小时的事情。我们常常会用一周时间去完成一项本来只需要用两天时间就能完成的事。

>> 当我们拥有一些自由时间时,就会散漫地将其一点点浪费掉。当我们不费什么力气就能赚到钱时,就会购买一些之后会被弃置一旁的物品。

>> 余闲能让我们轻松地避免选择负担。

>>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 余闲不仅仅意味着低效,更是一种奢侈的心理享受。

>> “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 这说明,我们所谓的节俭存在着一个违背常理的推论——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 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

>>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假定,大包装商品的单价一定更便宜,所以购买大包装商品能省钱。而事实上,这种假定常常是错误的。大包装商品的单位价格有时更高,因为可能存在“大件商品附加费”。

>> 为讨得生活必需品而不停地艰苦奋战,这样的日子毫无希望可言。若鼓起勇气展望未来,我们能想到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自己气馁。

>> 借用(Borrowing) 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 因此,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带宽负担——当下的一切会自动加载在你身上,但未来却不然。若想关注未来,则需要带宽,而稀缺已经占据了带宽中很大的一部分。当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我们会对当下更加关注。我们需要通过对资源的认知来估测未来的需求,需要利用执行控制力来抵御当下的诱惑。在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会让我们关注当下,从而导致我们产生借用行为。

>> 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 尤其是到了后面几轮,时间快要用完的时候,“穷人”平均每秒钟的猜测次数比“富人”多出了50%,每次猜测也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 用组织研究专家的话说,管理层就是在“幻想种瓜得豆”。

>> 当我们为了紧急而重要的事务辛勤工作时,工作成效就会突飞猛进。我们称之为专注红利。

>> 乱七八糟的家庭或办公环境是一系列小选择的结果,而这些选择绝大多数是被动的、容易的,是不为我们所留意的。

>> 将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搁置一旁,与借用无异。你通过不去做这件事情,而为今天赚得了时间,但却增加了未来的成本,因为你早晚要借用其他时间(很可能是更多时间)来处理这件事。

>> 稀缺,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比如整理办公室、做结肠镜检查、写遗嘱等,这些都是很容易为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 如果你有时间,每个地方就都会在步行距离之内。

——史蒂夫·赖特(Steven Wright)

>> 问题不在于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时间,而在于如何花钱和利用时间。一直靠借贷维生的人,并没有在他想要的东西上花什么钱,许多收入都用在了偿还贷款上;工作一直赶不上进度的人,并没有用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而是将许多时间用来追赶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

>> 杂耍,并不是因时间不够用而心烦意乱,而是因为人们的大脑中装了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大部分带宽都用来为抛向空中尚未坠落的球而焦虑。

>> 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 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 那些坐在食物旁边的人,刚才一直在抵御美食的诱惑,现在终于忍不下去了。他们所吃的冰激凌量要比远离零食诱惑的另一组实验对象多得多。

>> 当问题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时,我们会更加感同身受。

>> 不确定的回报会减少投资,不确定的收入会让人焦虑、迟疑。

>> 你热火朝天地赶着工作,但还是赶不上进度。你的生活非常苦闷,你暗自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做这类事情了。截止日期过去了,你终于爬到了陷阱的边缘,喘了口气。此时,距离下一个截止日期还有几周时间。谢天谢地,现在你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 几周之后,你想不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再一次,你开始加班加点地工作。就像小贩们面临的稀缺一样,你的稀缺来自资源相对充裕阶段时所犯下的错误。

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浪费时间与金钱。我们太过松懈了。

>> 所有这些可能都会让人认为,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精打细算,充满远见卓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在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而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

>> 在批评别人之前,你首先要穿上他的鞋子走上一里地。这样,当你批评他时,就是穿着他的鞋子站在了离他一里远的地方。

>>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着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

>> 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 但记忆并不会以人们想象的方式工作。你的记忆并非为长期价值服务:肯定没有人会忘记吃止疼药,因为疼痛会一直提醒病人服药;但像糖尿病这样的疾病是“沉默”的,其后果不会立即为病人所察觉。

◆ 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 错过一堂课,落下了一段内容怎么办?不要紧,只要转去参加比这个课程模块“迟”一两周的另一个并行课程就行了。

>> 虽然这种方法会让结业的时间推迟,但学员们至少能真正学到知识。

>> 节约带宽能带来高额回报。

>> 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

>> 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

>> 我们的身体会疲劳,需要休息。同样,心智资源也会耗竭,需要恢复。而稀缺的长期存在,则会导致带宽负担越积越重。

>> 这支研究团队尝试了一个叫作“能量管理”的实验项目,项目包括工作间歇外出散步,将关注点集中在睡眠等重要因素上等。

>> 当忽略问题存在时,改变行为的结果往往比直接与其对抗更有效。

>> 办会员卡,只是一次性选择;而定期去健身房,则需要一直对身材和健康保持警醒,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 你以为保持灵活度是在帮自己,但却让自己产生了拖延和分心。

◆ 结语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带宽是一种核心资源,我们在为人父母、学习、强迫自己去健身、思考自身的人际关系时,都会用到。带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做出的选择。

>> 也许在做出重要决定之前,最好还是确认一下自己所有的带宽可以全部被投入其中。

Buy me a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