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笔记《不止金钱_番外02 既能理赔又有高收益 理财保险真的两全其美》

播客笔记

  1. 理财保险并不保险。如果提前退保或者支取已经缴纳的金额,你可能不仅拿不到任何收益,甚至会损失本金。
  2. 理财保险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适合的场景是用来做未来的教育基金储备退休养老金储备教育基金一般是指为小孩上大学或者大学以后的教育开支做储备,比如从小孩出生这天开始到成人的 18 年里,做一个相对长期的教育投资。退休基金就更加明确,我们是 60 岁——当然将来可能会变成 65 岁退休,这个时间也是明确的。
  3. 按照我们和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我们至少可以拿到最低的保证收益,但保证收益率大概是 1%—2%,和我们投货币基金的收益差不多。所以,当我们去看一款理财保险产品的时候,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它给我们保证的最低收益是多少,至于预期收益一定不能太当真。这样一看,你就会发现,理财保险的吸引力其实没有那么大。
  4. 回归一下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障我们免受意外风险的冲击。所以当我们考虑保险产品的时候,优先考虑那些保障我们免于疾病或者人身意外伤害的保险,而不是首先追逐那些带有比较高收益目标的理财保险。

番外02 既能理赔又有高收益,理财保险真的两全其美?

大家好,我是玖洲,欢迎来到「不止金钱」系列的番外节目。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爱聊养生、聊保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我最近也听到公司里不少 「90 后」在讨论要不要买保险,而且大家似乎对保险有很多疑问,比如,保险应该怎么买才划算?保险类的理财产品到底可不可靠?有没有套路?这一期的番外节目,我们就来聊聊保险这个话题。

什么是理财保险

在聊理财产品的套路前,我想先跟大家简单讲一讲保险的类别。

一般情况下,保险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一类是保障型保险,另一类是理财型保险。

保障型的保险是指,一旦发生意外,我们能够获得相应的理赔,这是最典型、最传统,也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保险。比如常见的疾病类保险,就是可以通过保险理赔去医院看病的花销。

另外一种理财型保险,顾名思义,同时兼顾一部分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比如曾经很热门的「万能险」就是其中一种,在发生人身意外时,这种保险会在一定条件下给予理赔,同时投入的保费也可以用来赚利息。就像投资理财一样,最终本金和利息都会返还给我们。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也吸引了不少人投资,但是其中踩坑的人也不在少数,包括我自己的家人。

几年前,我老妈想把自己的储蓄投到比较稳妥的地方,在一家保险公司买了好几款「理财类」的保险产品。结果去年底才发现,这些产品中的一些保障功能非常鸡肋。一方面,保障条款十分苛刻,她需要的时候几乎都用不上——也就是说会被拒绝理赔。另一方面,实际收益率也非常低,在运作期间会产生许多隐性费用。我老妈一开始并不知道,所以在她知道后非常气愤,想要退保。而其中一款保险她已经缴纳了大概 10 年的保费,不仅每个月都被收了高额的管理费,而且退保后只拿回了本金的一半左右。

像我老妈这样的人非常多:他们有一些储蓄,想做稳定的低风险投资。虽然买的是理财类保险,但并不是真的看重保障部分。很多保险销售也会说,这类产品长期收益很稳定,利息能够超过 4% 甚至 5%,同时钱又随时可取,诱惑力非常大。

但是保险的作用毕竟是保障,其次才是理财。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有必要来聊三个问题:第一,如果我们把理财保险当作我们投资的方向之一,最大的风险是什么?第二,理财保险的本质是什么?第三,基于这种本质,它应该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藏在保单合同里的「坑」

我们先说第一点,它最大风险的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你可能会损失本金,第二,你的利息会比你预想的要少得多。换句话说,理财保险并不保险。

为什么有可能损失本金呢?理财保险毕竟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没法来做对比,但我们可以从一个典型「理财保险收益合同」的角度来拆分。

任何一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方面保险销售会向我们展示这款理财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表,这张表上写有未来 20 年内,每一年的投入和能够获得的预期利息收入,看起来非常稳定且诱人。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时间期限会非常长,如果你看过这张表,你一定会有印象,它是一张密密麻麻、占据好几页纸的图表。如果要实现图表上展示的长期收益率,你可能需要持有 10 年、20 年甚至更长周期。如果提前退保或者支取已经缴纳的金额,你可能不仅拿不到任何收益,甚至会损失本金。

我找了几位长期从事保险业的朋友,提出这个疑问,他们给我讲解了背后的机制:当你把一笔钱交给保险公司打理的时候,保险公司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比如,保险销售有 20%—30% 的提成,另外保险公司整个团队的成本也要覆盖在里面。

一家保险公司大概要花 5 年时间才能收回销售给你这张保单的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在 5 年之内终止合同,提前退保,保险公司就要承受亏损。

为了不让自己亏损,保险公司就会设置相应的条款。如果我们在一定的投资年限内退保,或者终止交纳保费,就会被扣除一定数量的罚款。这个罚款可能是你的投资收益,也有可能是投资收益加上一部分本金。

以我老妈的案例来说明,她缴纳了 10 年保费,退保只拿回 60% 的本金,这属于相当苛刻的条款。一般来讲,缴纳 10 年保费大概率是能拿回全部本金的,只不过你会损失掉所有的利息。

一般来说,合同里会有非常详细、但是不那么容易被发现的条款,提前退保通常都面临不小的损失,而销售可能往往不会向你介绍清楚。

除了本金可能亏损之外,我们提到它的利息——也就是投资收益也会比我们想象中要少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保险销售给我们的那张表叫做「预期收益表」,并不是真实的收益。一家保险公司可能在过去十年里为它的投保人赚到了每年 4% 的收益,但无法保证未来 10 年还能赚到这么多,这也是合同中有猫腻的地方了。

我们看到的这个预期收益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叫做「保证收益率」,这是保险公司一定会达到的收益,但一般会很低。第二部分收益叫做「浮动收益」,这是和市场变化有关、未来无法保证的部分。所以,一旦未来市场情况发生比较剧烈的变化,我们的浮动收益可能会非常非常低。

按照我们和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我们至少可以拿到最低的保证收益,但保证收益率大概是 1%—2%,和我们投货币基金的收益差不多。所以,当我们去看一款理财保险产品的时候,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它给我们保证的最低收益是多少,至于预期收益一定不能太当真。这样一看,你就会发现,理财保险的吸引力其实没有那么大。

超长期的强制储蓄

说完了第一点,理财保险的风险在于可能会亏损本金,同时利息也可能比预想中要少。我们接着来看第二点:理财保险的本质是什么?比如你去银行买理财,你会买 10 年期的银行理财吗?肯定不会,其实也没有 10 年期的银行理财,大多数是 6 个月、3 个月,长一点的有一年。

那我们再看一下保险,它给我们的时间选项是什么? 15 年、20 年、30 年都是这样的超长期。这样一说你就明白了理财保险的本质,就是超长期的储蓄,用于做低风险的投资

既然是超长期储蓄,它就带有强制性。一旦我们开始缴纳一款理财产品的保费,就意味着未来的 10 年、 20 年,甚至更长期限里面,每年我们都必须交这笔钱,而保险公司就把我们的这笔钱锁定起来,如果我们提前支取,就会受到惩罚。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老妈退保一样,本金都有可能损失。正是因为这种对本金损失的畏惧,反过来会强迫我们用更长的投资期限来保障我们长期的收益。

在我们的节目中,我也提到过做投资,至少要有一个 3 年以上的闲钱规划。大家有没有觉得很难?就别说 3 年,我们要保证一年两年的闲钱都是有难度的,那理财保险就是强制我们每年都把钱拿出来,一年一年滚动下去,它的本质是强制性的长期储蓄,而且它的收益率还不是很高。

谁适合买理财保险

那么我们就来讲一下第三个话题,理财保险到底适合什么情况?我提炼出两个要素,一是明确的时间,二是明确的开支金额。只要这两个要素都满足,我们就可以用理财保险来做资产配置。

大家可以猜一下这两个要素组合起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我揭秘一下,主要是做教育基金和退休基金

教育基金一般是指为小孩上大学或者大学以后的教育开支做储备,比如从小孩出生这天开始到成人的 18 年里,做一个相对长期的教育投资。退休基金就更加明确,我们是 60 岁——当然将来可能会变成 65 岁退休,这个时间也是明确的。

既然时间明确,这两项内容的花费大概也有一个预期。比如大学四年或者六年要花多少钱,退休之后每年的生活开支大概是多少。所以在我们知道年限和金额的情况下,很适合用理财保险来做资产配置。

因为假设我们不靠保险,而是每年强迫自己存一笔钱,用来做小孩以后的教育开支,或者为我们退休做准备,这确实是有难度的。我们可能会忘记,或者不知道如何打理这笔钱。把保险引进来,让保险公司帮忙打理这笔钱,投到一些风险较低的产品上,我们拿到的收益相对不会很高,但是长期来看,本金和收益都有一定保证,这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外部制约力量。

除了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两种情况,其实还有一种场景也适合用理财保险,但我在这只是简单提一下,这个目的叫做「财产分配」。这几年去香港买保险非常受欢迎,香港的保险也经常被用来做财产保护和隔离。简单来说,你可以指定任意受益人,受益人的优先权高于遗嘱和其他财产分配权,而且不受到个人债务的影响。

比如之前一家很有名的餐饮企业叫做「俏江南」,它的创始人张兰在海外受到债务影响,个人全部资金、资产都被法院判决去抵债了,唯独两张保单被留了下来,这也就成了「地主家唯一的余粮」。

所以,会有一些富裕家庭把保险当做财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当然,这个功能离我们日常的需求还是比较远,再加上内地的法律体系和境外有一些差异,我们就不详细讨论这个功能了。

简单总结一下,理财保险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适合的场景是用来做未来的教育基金储备或退休养老金储备。当我们决定购买理财保险作为投资方向的时候,可以想一下,哪一种情况符合我们现在的需求。如果都不符合,我的建议是:不要盲目追逐理财保险,不然很容易像我身边的案例这样,掉到陷阱里。

还不如回归一下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障我们免受意外风险的冲击。所以当我们考虑保险产品的时候,优先考虑那些保障我们免于疾病或者人身意外伤害的保险,而不是首先追逐那些带有比较高收益目标的理财保险。

希望这一期的分享和讨论能在大家接触保险时有一些帮助,也能帮你识别其中和投资理财相关的风险。如果有更多疑问,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Buy me a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