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笔记《不止金钱_番外01 个人养老金账户 开不开》

播客笔记

  1. 个人养老金账户本质上是一个强制储蓄的超长期投资账户。政府用了一个强制性的制度设计引导我们做长期投资。个人养老金账户确实有避税作用,但是激励幅度并不高。
  2.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个税并不多,没有太高的避税冲动;
    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每年也只有1-2万元可以参与避税。
  3. 投资有风险,必然会波动,但很多人认为养老金产品不会有风险。
    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一样有亏损的可能。

番外01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不开?

大家好,我是玖洲,欢迎来到「不止金钱」系列的番外节目。

在番外节目里,我会回答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分享一些干货。今天回答的问题是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声动活泼的小伙伴提给我的。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新事物,叫「个人养老金账户」,小伙伴问我:有必要开通这个养老金账户吗?我的回答是:现在还在试点期,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开这个账户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有点鸡肋,如果不是很了解投资,甚至有可能亏钱。

我来尝试回答几个问题:个人养老金账户有什么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又是否存在风险呢?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它有什么用?

我们现在的养老金是「现收现付制度」,也就是说,我们交的钱并不属于我们,是给现在退休的人员发放养老金用的。等我们退休的时候,要从 30 年后工作的人身上去收这笔钱,再发给我们作为养老金。这就叫做统筹制度,「统筹」就是统一收钱、统一管理,它和每个人具体交多少钱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公务员的退休金其实是比较高的,但他们工作的时候并没有交多少养老金,所以他们收到的养老金是从别的地方「统筹」过来的。

大家看出问题了吗?当我们 30 年后退休,不一定有足够数量的年轻工作群体,来缴纳足够的养老金供我们使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另外一个退休金账户:它必须跟我们自己交了多少钱直接挂钩,而不会被拿去统筹。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我们每年往里面放一定数量的钱,到退休的时候,这个钱就计入我们自己名下。而在我们退休之前,这个养老金账户里的钱是不能支取的。这就相当于,政府用了一个强制性的制度设计引导我们做长期投资。最终期待的效果是,当我们退休时,除了政府给我们提供的退休金,还会多出来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万一政府的退休金不够花,至少我们还有个人账户里的钱来填补一部分花销。

这是第一点,我们大概也就明白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会发挥什么作用。

接下来要问第二个问题:对我们而言,除了让我们退休的时候多点钱花,它还有别的什么好处吗?

确实还有。主要的好处有两个。

我们先说最重要的一个:目前的制度设计下,我们交到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是可以避税的。但是只能避一点,激励作用并不大。具体的制度设计比较复杂,通俗来讲,就是每个人每一年可以往个人养老金账户里最多存 1.2 万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月存 1000 元。

这 1.2 万元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到我们退休后,去领取这个账户里的钱时,才需要补交 3% 的个税。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这个词叫做「补交」,而且补交的数额只是 3%。我们来看一下,这种税收制度的设计,是如何激励我们交更多个人养老金的。

当前的个税按照不同的收入档次进行划分,每一个档次下税率的差异比较大。收入低于 5000 元不需要缴纳个税,月收入在 5000 元到 8000 元之间,最高需要缴纳 3%。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这笔钱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当下就不需要交 3% 的个税了。等到退休时,再取出这 1.2 万元,补缴上 3%。事实上,这个 3% 先交后交是一样的,理论上没有任何实质的激励,只不过是延迟了缴税时间。

再来看另外一个极端。假设月收入超过了 8.5 万元,相当于「年入百万」了。超过 8.5 万的部分,税率是 45%。也就是说,每赚 10 元钱,有 4.5 元需要交个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年都往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存钱,的确会有比较大的税收优惠,但是这个税收优惠的幅度是有限的。因为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一年最多只能存 1.2 万元,也就是这部分能节省个税。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年入百万的人一年大概能节省 5000 多元的个税。但是高收入群体真的会很在意这 5000 多元吗?不一定。这种情况离我们打工人太遥远了。

想象一下,我们大概落在月收入 8000 元到 8.5 万元之间,如果每年把 1.2 万元的个人养老金账户都缴满,每年大概可以节省 1000 元到 3000 元的个人所得税,具体数额根据收入的不同有所浮动,但也就只有这么多了。所以,个人养老金账户确实有避税作用,但是激励幅度并不高。目前的制度设计面临着两方面的尴尬: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个税并不多,没有太高的避税冲动;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每年也只有 1.2 万元可以参与避税,其他收入还要照常缴税,所以也激励不足。

而第二个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强制的养老储蓄,关键词是「强制」。因为原则上,这笔钱在退休前都不能支取,一存就是几十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行动力不是很强,容易坚持不下去。比如存一段时间钱之后,突然看到某个喜欢的东西,就忍不住把钱花了。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性的养老金账户,相当于是借助外力来帮我们做养老储蓄,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规划的人,也不喜欢乱花钱,你完全可以自己建一个长期存钱的账户,也不一定需要用到这种外部力量。因为个人存钱的话,可选择的投资范围非常广。但如果存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官方会筛选一些他们认为合格的基金和理财产品,你只能在指定的投资范围内选择,而这个小小的范围不一定是你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方向。

所以,总结一下上面说的,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有两个好处:避税和强制养老储蓄。

好处说完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否存在风险呢?这也是我们在做决策前一定要想明白的。

我认为目前主要有两个风险:

第一,这笔钱没有流动性,我们叫做「流动性完全丧失」。在你需要用钱的时候,这笔钱是取不出来的,提前支取的条件非常苛刻,比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已出国移民定居等。否则就得一直等到退休,而退休年龄现在是 60 岁,将来还不一定。因此,大家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明白,这个钱一旦存进去,在将来的很多年里就和我们无缘了。如果你发现,平时自己需要急用钱的情况还真不少,我的建议是,现在不要考虑做这种超长期的储蓄。

第二个风险在于,虽然它的名字叫做「养老金」,听起来非常稳妥,但这并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账户,也没有任何保本。我们一定要明白,它本质上是一个投资账户。我们用养老金账户去投资,和我们拿自己的银行账户去投资,这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只不过养老金账户必须投到指定的产品范围内,而这些指定的产品大多数都是风险比较低的理财和基金,但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一样有亏损的可能。

去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最早一批尝试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参与了其中一些投资,有的产品就经历了亏损。尽管一年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这种体感确实不好。投资有风险,必然会波动,但很多人认为养老金产品不会有风险。

如果再往未来看,养老金账户里的投资产品还会继续扩容,今后当我们面对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可投的产品时,还是有不小的挑战。我们依旧需要对投资具备基本的理解,识别其中的风险,对产品背后到底是什么也要有充分的认知,这样才能做好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最终的决定是我们自己来做的,所以不管是亏钱还是赚钱,都由我们自己承担,养老金账户的托管机构是不会负责的。

所以,如果你决定尝试个人养老金账户,同时对各种投资方向的认知不是很深入,我建议从低收益、低风险的产品入手,比如低风险银行理财或者货币类的基金、固定收益类的基金。毕竟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一开始不要想着如何在其中赚大钱,而应该想想如何在长期更多保护自己。

总结一下,个人养老金账户本质上是一个强制储蓄的超长期投资账户。想要尝试一下没问题,先想好:你是否需要避税?你是否能够坚持做一个长达几十年的长期投资,而这期间钱都取不出来?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此时此刻这个人养老金账户对你而言作用并不大。自己每年投资一些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也能实现差不多的收益。

这一期的番外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你正准备开个人养老金账户,希望这一期的讨论能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Buy me a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