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业思考
雷军 徐洁云
20个笔记
◆ 版权信息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前言
>> 商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商业实现最大化的现实意义?我的答案是:效率。它能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化的美好幸福感。
>> 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没有善恶对错,但互联网理想、精神和方法,从互联网出现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为了高效、透明、公平和普惠。
◆ 第一部分 小米创业历程
>>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北京中关村悄悄诞生了。
>> “风口上的猪”这句话的主语是猪,本意是说在进入新领域、寻找新机会时,放低姿态,虚心学习,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 第一章 奇迹时代
>>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这就是小米梦想的原点。
>>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我们找到了一条捷径。当时在我们熟悉的公司中,软件最好的是微软,硬件最好的是摩托罗拉,互联网最好的是谷歌,如果能挖到这三家公司的精英,就有机会组成一个具有颠覆力量的顶尖团队,我们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极为罕见的软件、硬件、互联网都精通的公司,有望练成科技创业界的“铁人三项”。
所以,我从谷歌、微软、摩托罗拉找来了最重要的合伙人和优秀的创始团队。同时,我觉得还需要一些“打硬仗、接地气”的本土风格,于是又找来了一些金山的老同事,组成了一家“土洋结合”的公司。我坚信公司会在这个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
>> 组建团队是个极为痛苦的过程。我在面试每一个牛人的时候,牛人也在面试我。我总结的经验就是我脸皮厚,人家三顾茅庐,我可以三十顾茅庐,不管什么办法,搞得定人才的就是好办法。
>> 所以,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对工程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先找到“第一把扳手”,将复杂工程高度简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 用户的吐槽和建议,成了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指标。对每周被夸得最多的功能,负责的产品经理和团队会得到一份现场做出的爆米花,整层楼都是香气,很让人羡慕。而对每周被喷得最多的功能,就发一个《愤怒的小鸟》里的猪头,接下来一周猪头会一直挂在工位上,所以所有人都玩命打磨产品。
◆ 第二章 低谷
>> 而我们也的确不负米粉期待,在最艰难的2016年10月,拿出了第一代全面屏概念手机MIX这样划时代的产品,指明了整个行业未来演进的方向,赢得了行业与用户的信心和肯定。第二年春天,我们又拿出了广受赞誉和认可的小米6,奠定了逆转局势的底力。
>> MIX是一款完全不考虑量产性的探索性产品,立项于小米初期成功的顶峰时期。
◆ 第三章 重回增长
>>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如果你们同意,你们拥有的将是一家注定伟大的公司!”
◆ 第四章 新十年新征程
>> 2019年,小米和Redmi品牌分拆,从红米升级而来的Redmi成为独立的品牌,接过极致性价比的标签,而小米手机则定位为追求极致技术和体验。
>> “三大铁律”分别为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 第五章 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 第二个就是对金山团队的反思。金山几乎是个纯研发公司,我们的研发技术绝对是一流的,但我们并不那么懂产品,也不太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做产品不是炫技,如何把功能做到更人性化、更迎合用户的需求,跟技术同样至关重要。在产品之外,我们对怎么做销售、怎么做市场推广更是一窍不通。金山如果要绝地反击,这些短板必须得补上。
>> 这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迎来了启蒙期。1997年,丁磊从体制内辞职,当年末成立了网易;1998年11月,腾讯成立。同年12月,四通利方与北美华人资讯网站华渊合并,成立新浪网。1999年,阿里巴巴、8848成立。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日子来了。
>> 尽管金山离生死线最近的是1996年,但最为痛苦的是1999年。如果说,对于1996年的生死挣扎,我们事后知道我们错在了哪里,那么1999年的痛苦最折磨人的地方在于,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做错了什么,却被抛入了最痛苦并且看不到尽头的炼狱中,而你鼓足勇气都不敢去想象的目标,却被别人不费吹灰之力跨越。
>> 实在有太多想不通的问题,我决定先跳进去,边做边想。
>> 互联网公司靠提供服务来挣钱,而软件公司靠卖产品挣钱,这种模式决定了软件公司的业务不容易持续稳定增长。一定要从卖产品模式转向卖服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