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雷军传
采文
48个笔记
◆ 序章 从逆势而上到顺势而为
>> 我领悟到,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雷军说。
>> 1.人欲即天理,是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 第一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如何去学习。上研究生的目的,就是学会如何去工作。如果明白了这两条,就永远不会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 重点课程听二分之一的课,非重点课程听四分之一的课,如果是简单而无多大意义的课程,很可能一个学期只去两次就够了,第一次是报到,第二次是考试。
◆ 席卷了武汉大学所有奖学金
>> 雷军是一个有心人,每次投稿前,他都会仔细分析每一份杂志和报纸的定位,分析每一个编辑的喜好,对症下药,很快有很多文章见报。仅在大二一年,他便在报刊上发表了30余篇文章。
>> 刚接触到电脑,雷军就深深地迷上了它。“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如果你的程序写得好,你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你想干的事,这个时候你是十足的主宰。每每你坐在电脑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你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雷军说。
>> 武汉大学是全国率先实行学分制的大学,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雷军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同时,雷军还是系里20年来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满分成绩的仅有的两个学生之一。
◆ “广埠屯”结识王全国
>> 雷军说自己写软件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速度很快,可能会在过程中不断修正”,而王全国则是“先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窍门,然后再动手,速度有些慢,但可以避免出错”。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结合在一起便完美无缺了。
◆ 冯志宏煮的波纹面很好吃
>> 正当雷军和冯志宏准备做一个硬件防病毒卡的时候,“华星防病毒卡”很快就上市了。雷军经过权衡考虑,决定停止“免疫90”的升级服务。“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市场能力,所以很快就放弃了。我当时认为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就没有市场,时隔这么多年,我才知道别人做出来了,并不意味着自己不能做。我错过了这次机会。”雷军后来提起这件事时,多多少少有些后悔。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以雷军现在的见识和眼光,他绝对会投入到与华星的竞争当中去。然而,世事就是这么云谲波诡,人生更不可重来。年轻时候的几个关键时刻,我们对梦想的坚守与放弃往往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 梦魇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迎来的是新的生活
>> 用10万赚10万和用100万赚10万,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付出的艰辛绝对不一样。我觉得没有必要在低水平上做重复的事情,从小做起很容易把很多宝贵的时间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
◆ 第二章 金山王国的第六名员工
>> 如果浪费了半小时时间,我就觉得很惭愧。后来我看到很多人不珍惜时间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样的人真没出息。时间是自己的,你到一个公司打工的时候,偷懒,老板没有看见,就觉得自己又蒙了一下。玩猫和老鼠的游戏,真是没有必要。公司所付的那么一点儿钱,就买下了你一个月的青春?学会的东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没有多少人真正计算过自己一个小时值多少钱。”
◆ “烤鸭谈判”:被求伯君“拐”进了金山
>> 辞职之后,求伯君在河北涿州逗留了几日,帮自己的朋友解决一个计算机打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他的眼里不算什么,他很快解决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产生了研发一种通用的、支持多种打印机的打印驱动软件的想法,随后用了九个晚上开发完成了它。
>> 终于,十几万行代码写就的WPS瓜熟蒂落了,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时,他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任何一个产品,做成功以后,不会有什么感想,所谓感想都是后来总结出来的”
◆ 三年埋头写“盘古组件”
>> 最让雷军佩服的程序员是中文之星的核心程序员陈波。“他写程序全是在上班时间,他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从不加班,但上班时间他时间利用率很高,连水都不喝,女朋友的电话都是中午去接。像这样的人就是为写程序而生的,就像李昌镐是为下棋而生的一样。”
>> 雷军承认自己写程序不如陈波。“我有杂念,而真正第一流的程序员是没有杂念的。我曾经72小时不睡觉连续写程序,但这有什么了不起呢?别人也可以三天三夜在麻将桌上不下来,难的是早上8点钟开始打牌,打到12点,下午1点再开始打,打到下午5点,这样一直坚持一年。”
◆ 那年,我失去了理想
>> 雷军最郁闷时,每天下午跑步五公里,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最棒的!”
◆ 西点BBS:《我的程序人生路》
>> 雷军在这段时间里喜欢泡西点BBS(论坛),从早晨7点起床打开电脑,到下半夜2点。他说:“那时候,BBS对我来说,就是一堆活生生的人,就是一个经常去的茶馆,总想去看看他们又在侃什么,然后,总忍不住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 当我上学的时候,高级程序员也曾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的技术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后来发现无论多么高级的程序员都没用,关键是你是否能够有想法并出产品,你的劳动是否能被社会承认,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高级程序员绝对不是追求的目标。
◆ 第三章 “老霸主”与 “新霸主”的较量
>> 1996年,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远在国外的张朝阳回国创业,搜狐应运而生,宁波电信员工丁磊亲自砸碎了他的铁饭碗,在大学教书的马云也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三尺讲台……
◆ 从盐碱地来到了草原
>> 金山的WPS在微软的Word面前死过一次,但我们活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可以说是从盐碱地来到了草原。
◆ 第四章 我的金山,我的青春
>> 当你请100个人时只摆80个凳子,这就确保所有的位置都能坐满。免得刚开始前几排都空着;
◆ “金山毒霸”这个名字太霸道了
>> 1997年11月,“金山反病毒研发小组”在珠海金山大厦的四楼成立,卢新冬被任命为组长,同时他也是这个小组唯一的组员。
◆ 第五章 7500万美元,卓越下嫁亚马逊
>> 1997年,网易成立;1998年,腾讯成立,新浪成立,搜狐成立;1999年9月,马云创立阿里;2000年,李彦宏回国创建百度。至此,中国开始掀起了一股互联网热潮。
◆ 我是雷军,不是雷锋,卓越原来的路子有问题
>> “不做肯定落后,与其失掉发展的机会,还不如先拿50万元试试。”董事会最后同意。
◆ 女人最难的是生孩子,男人最难的是上市
>> 最终,整个金山都被上市拖疲了。这种疲惫很难用语言表达,我觉得是身心疲惫,无论是体力上的还是内心深处的疲惫。这期间有很多优秀的同事选择离职,就是因为他们在金山工作得非常努力,他们付出了很多。有时候付出过多以后,没有得到回报,因为IPO(首次公开募股)是兑现我承诺的机会,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大家付出得越多,反弹得越厉害,很容易形成情绪。
或许?
>> 活血
>> 此时的雷军却避开人群,独自站在香港联交所的看台上,透过玻璃窗观看楼下的交易大厅,背影显得有些落寞。他说自己“其实什么也没想,就是很宁静”。
◆ 从此孤蓬万里征
>> 当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我以为只是自己累,董事会也很慷慨地给了我四个礼拜的假期,我看有传闻说我从来没有上班,这不是事实,我只休整了四个礼拜,四个礼拜之后我还是觉得身心疲惫,我想可能当你登顶以后,当你突然放松以后,你会觉得很……反正四个礼拜休息下来还是觉得很疲惫,这是真心话。我跟求总沟通过,我说,有点累。如果以这样的精神状态继续领导金山,作为CEO,我觉得恐怕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 天使投资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 在美国硅谷,有一个天使投资最常被人引用的经典案例:1998年,两位还没毕业的穷学生去向Sun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讲述他们的创业梦想。听完他们的长篇大论后,贝托尔斯海姆说:“我听不懂你们的商业模式,先给你们一张支票,半年之后告诉我你们在做什么。”靠着这20万美元支票起家,两个人一步步打造出了今天的谷歌,而贝托尔斯海姆的20万美元后来演变成了近3亿美元。
>> 雷军离开金山卖掉卓越,曾李青离开腾讯,他们套现成功,本该是最成功的时候,却是他们最想跳楼的时候。新东方上市,我有钱了,却也是我最想跳楼的时候,感觉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一无所有
◆ 李学凌:IT行业有很多贵人,但雷军是永远的天使
>> 腾讯帝国是这样的,最核心的是IM即时通信系统,周围有很多附属国。空间跟51打,安全跟360打,下载跟迅雷打,但是所有人跟腾讯的作战都从来没有打到过腾讯的主场,都是跟腾讯的附属国在打。
>>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自信,要看他不为的东西是什么,不要看他有为的东西是什么。他做的事情往往并不代表什么,他不做的事情才代表了他的思想。
>> 所以腾讯最喜欢的是什么呢?就是修改游戏规则。先把我改成不死,把我的血锁定,子弹改成无限,再去打这个游戏,这时候我才踏实。腾讯经常会用一些遏制手段,比如我不跟你合作,谁跟你合作我就买了谁,谁跟你合作我就不跟谁合作了,我就收拾你的上下游。
◆ 我被俞永福“忽悠”成了董事长
>> “在我还没有确认的时候,俞永福就张罗开了,亲自帮我准备办公室,挑茶几、沙发、书柜等家具,甚至还买了个冰箱,装满我常喝的饮料。”雷军回忆说。
>> W3C(万维网联盟)
◆ 米聊VS微信:“穷小子”与“富二代”的对决
>> “我有过几次创业的经历,所以我创办小米公司的时候,很多同事们都担心我干一段时间又干别的事情去了,因此我跟他们保证说小米是自己的最后一家公司。首先因为这件事情足够大,其次如果能把小米做成功,这一生已经是精彩纷呈,不再需要别的东西了,所以创办小米对我来说足够了,不过,我也提醒自己要聚焦,认认真真地把小米做好。”雷军说。
>> 公司为什么叫小米?雷军后来解释说:“首先小米拼音是mi, Mobile Internet,小米要做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次是Mission impossible,小米要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小米’这个名字亲切可爱,你周围有人叫小米吗?”小米公司会议室也大多起了与米有关的名字,比如“香米、红米”。
◆ 日本地震后的第一批访客
>> 刘德称自己是“超级谈家”,他能记住800个手机原配件的名字,半年之内见过100个厂家,超过1000名厂商代表。而且,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跟供应商谈判,因为他享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挣一块钱还要交税呢,我省下来的每一分钱可都是实实在在的。”
>> 国外的供应商一听说是来自中国的创业团队,85%的人起初都会拒绝。因为中国的创业团队都很会忽悠,他们已经被忽悠了好多年,怕了。
◆ 用互联网的思想重造手机
>> “我觉得,我们小米和苹果,都是在比拼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一个铁人三项比赛。以前的手机,打电话要好,待机时间长,还抗摔,这个算长跑。但是到了乔布斯开创的智能手机时代,我们除了长跑,还要比游泳和自行车。我们就看到,诺基亚不行了,摩托罗拉也困难重重。现在的世界,以铁人三项的标准放眼看去,除了苹果,小米的竞争对手很少。这一点,我觉得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雷军说。
>> “手机是每个人的亲密伙伴,我们和它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任何其他东西。难道乔布斯说这个东西要这样用,要那样用,我们的习惯就和他一样?不是的,我觉得手机将来会是一种个性化的东西,就像魔兽一样,有人做战士,有人做魔法师。就像‘养成’一样,将来我们都会去‘养成’自己的手机,养成自己的操作系统。所以,我们在用互联网的思想重新制造手机。”雷军说。
◆ 第九章 从“雷布斯”到“雷五万”
>> 创业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 你们知道出一款有多难吗?出一款你需要有莫明其妙的自信,你坚信我做的这款手机就是天下最好的,如果你不自信就做100款,如果你自信就只做一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虽然我知道差距很大,但是我并没有绝望,我还是希望通过我们每天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努力,能离偶像再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
>> 口碑的本质是超越用户的期望值
◆ 第十章 小米,不只是手机
>> “因为如果你不信任别人,别人没法跟你合作。未来还会有人背叛你,但即使是这样也要相信别人,否则,就等于用坏人的那些东西去惩罚好的人。
◆ 总有些事情让人无奈
>> 娱乐、消费、消遣,往往是无法避免的集体情绪,人们未必都有恶意,只是有些事说多了也许就当了真,这会让我们有些伤神。
◆ 点评
认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