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则
汤姆·康奈兰
47个笔记
◆ 1 生活的转折点
>> 他们的直觉和天性告诉他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朝着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微小的进步。
◆ 2 颠倒公式,激发你的斗志
>> 我认为,一件事情你做得越多,你就越有动力。所以你就会更多地做这件事情,然后你就更有动力。这是一个自动供给式的周期循环!
>> “所以,肯,真正的问题是:你从哪里开始?
答案就是从做事情开始——无论是多小的事情——一旦你完成了它,你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然后,你就会更多地做这件事情。之后,你就有更强大的动力,然后……
>> 卡洛斯与肯击掌庆祝,说道:“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目标要明晰。这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想要记下来:清楚哪些是你想要的,哪些是你不想要的。
“如果你开始运用‘动力—行动’关系原则,它在提升你的做事动机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果你用它来激励自己去做那些不符合你的总体目标的事情,那么无异于做无用功。”
“你的意思是,虽然动力会激励我更多地去做某件事,但是在我行动之前,我需要确认这些行动是否符合我的总体目标?”
>> 把那些你不该做的事情做得很好是毫无意义的。
◆ 3 个人成功的物理学:如何造就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 1.提升动力的最好方式就是行动。
2.我做得越多,做事的动力越强。
3.开始的最好方式就是行动,即便是很小的事情。
4.我需要有清晰的目标。
5.我必须选择那些可以帮助我实现目标的行动(效能),然后把事情做好(效率)。
>> 直白一些来说吧,就是如果这个物体静止,它就会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动起来,它就会一直处于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发生作用。”帕特点点头,肯的脑海中也灵光一现
>> 惯性是那些渴望达到优秀的人们的劲敌,因为它让你静止,让你休息,而不再前进。
>> “我的姐姐送给了我这双鞋,她告诉我这是我的工作鞋,穿上它们也就意味着我要开始工作,脱下来就说明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它们真是神奇。我无法自觉地工作,除非我穿上这双工作鞋。现在只有我的学生们通宵达旦地熬夜了,比起以前天天出门上下班的时候,现在我的工作效率更高了。”
>> 与你全部的努力相比,正确的小改变会产生巨大的成果。世界上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非常善于识别和利用那些具有高杠杆效应的机会。
◆ 4 熟不能生巧,怎么办?
>> 周五,他把划船的鞋子从衣柜的底部翻了出来,还换上了短裤。“下班后我要去航行。”他是这么跟同事解释的。看到同事脸上的表情,他心里很得意——破坏基本原则的感觉真是太诱人了。
>> 1.行动会克服阻碍你的惯性。
2.动力会让你处于运动状态。
3.与你的努力相比,正确的杠杆作用会带来巨大的成果。
4.鉴于“20/80法则”,你应该寻找那些使结果产生重大改变的小的转变。

5.动力、杠杆以及“涟漪效应”会增加人们的参与度。
>> 船帆并未鼓起来,只是前前后后地摇晃,船只停滞不前。接下来的事让肯觉得分外窘迫,船只开始被风吹得后退。鲍勃并没有一丝退却,他只是让肯一直紧握舵柄,直到船只不再后退而开始向前朝一个方向行驶。不久,船帆又鼓了起来,他们又沿着刚才的航线行驶。
“在航行中,这是你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你需要关注周围的环境,然后调整、适应,这样你才能不断向前。”鲍勃说道。顿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生活中也是这样。”
>> 比如那是你的目标,你需要明白,如果前方等待你的是无尽的阻力,也许你需要调整一下角度再继续前行。明白自己的目标,然后关注能够带你实现目标的正确路径。
>>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实际上,要想达到巅峰,你必须练习10000个小时。”
>> “在任何领域,比如商业、数学、科学、音乐、文学、象棋、皮纳克尔纸牌等,如果你想达到精英的水平,需要进行10000个小时有目标的训练。但是,这可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便一周你练习20个小时,也需要10年的时间。”
>> 比尔·盖茨半夜从健身房溜出去,抓住时间在大学的计算机上学习编程。他的父母总是奇怪为什么早上叫醒他们的孩子那么难!但是当他中途从哈佛大学退学的时候,他已经花了10000多个小时来练习编程。他投入的练习时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要多。
>> 刻意练习主要是改善表现
>> 梯度压力
>> 但是小心,如果你所承受的压力高于这一水平,你就到了极限点。如果你对自己的挑战到了极限,那么不管你有多少支持,你都无法顶住这种压力。”
>> “希望是好的,但是如果接下来你没有行动,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特别有用的策略。”鲍勃答道,“我们中的许多人会积极思考,但是却不曾将其纳入计划,这些计划会敦促我们采取行动,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不能只是幻想——你必须去做。
◆ 5 30天改变人生的方案
>> 有许多人跟他一样,过着还算不错的生活,从来不曾想过去承担有挑战性、能够促进自身提高的工作。
>> 当我们完不成目标时,我们往往会失去控制感。
>> “大多数的计划都会涉及人们的自尊,因此这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种打击。我们可能会变得情绪消沉,有时候甚至变得绝望。这就是我所说的破坏。”
>> 研究表明,一个人越不快乐,越可能会制定新年计划。”
>>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大多数人有时候的反应就像惊慌失措的孩子一样,你是否觉得奇怪?你可能不会像婴儿那样又踢又喊,但是当你面对改变时,你的内心深处就是那个样子——即便是你主动去改变。
>> ‘真正开始做一件事就已经成功90%了。’你只要不停地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很快就能够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 “人类最明显的习惯就是行为。”克丽丝答道,“其中有一些是积极的,比如早上起来你习惯性地刷牙,然后再做20分钟瑜伽。另一方面,有一些习惯性的行为是消极的,比如你刷牙后会吸一根烟。”
>> 因为你的信念决定了你以某种方式来感觉和行动,因此你的信念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也有可能会阻挡你进步。”
>> 克丽丝等了一会儿,好让肯把这句话记下来,接着她问道:“你能告诉我一个你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吗?”
他想出了几个,然后说道:“我不是百万富翁。”
“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感觉如何?”
“有一点儿失望。”
“好,现在用‘还未’来表达这句话。”
“我还未成为百万富翁。”
>> 思想和身体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你能够改变你的身体。”克丽丝解释说,“在一次研究中,那些连续3周每天花20分钟练习自由投篮的人,投篮水平提升了24%,这没什么奇怪的,但是那些不练习,每天花20分钟想象如何自由投篮的人提升的水平也差不多是23%。”
>> 一次遗漏并不意味着失败。
◆ 6 为什么无所事事可以帮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就
>> “他们一直提醒我,训练的间隙我的身体需要休息,这样才能恢复过来,而我却一直折腾自己。”杰夫继续说道,“我已经忘记了奥林匹克格言:Citius, Altius, Fortius——更快、更高、更强。我想要变得最快、最高、最强——而且是要马上变成这样——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每天都做出改变。我就像你经常听说的那种人,大喊着:‘我想要减轻压力,而且马上就要!’”
>> “当我开始参加业余铁人三项全能比赛时,我知道我需要比以前更好地在训练和休息中间取得平衡,于是我来到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看看我能学些什么。”杰夫说道,“那里的教练告诉我,他们的训练计划主要是帮助训练者弄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努力,什么时候应该休息。他们还有一个特别的‘运动员恢复中心’,你知道这里面许多运动员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吗?热水浴缸。”
>> 再就是健康的甜点,因为身体的恢复需要摄入所需的营养。训练项目结束后的20分钟内,你需要摄入电解质和蛋白质。恢复中心里面有一个干蒸室和一个湿蒸室。此外还有按摩理疗、冥想课和瑜伽课。”
>> “面对压力时,大多数人不再正常休息、锻炼和进食。他们的睡眠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变长。”杰夫说道,“但是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比起那些工作时间小于10小时的人,每天工作10~12小时的人罹患心脏病或者心脏病发作的概率增加了56%。可悲的是,这样的付出并不值得,因为超过一定时间后,人们的付出实际上还会起到反作用。”
>> 那1%最优秀的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往往是专心致志地工作和有计划地休息。
>> “在任何领域,每次专心工作的时间都不要超过90分钟,之后就要好好休息。他们白天往往会小憩一会儿,每天保证至少8小时的优质睡眠,正常休假。”杰夫说道。
肯想象着,如果他的生活跟随这种节奏,专心的工作和有计划的休息结合,那么身心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 事实上,要保持身体正常运转,95%的人至少需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那些觉得自己不需要这么长睡眠时间的大多数人都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 秘诀就在于缩短你的午睡时间。”杰夫答道,“睡眠分几个阶段,而周末时你小睡的时间过长,就进入了深度睡眠状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来。但是在工作日时,如果你将小睡的时间限定为10~30分钟,那么你就会处于轻度睡眠状态,醒来时你就会觉得全身又充满了活力。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午饭后只休息15分钟,下午你的感觉会更为敏锐。”
>> 如果你开始短时间小睡,下午它就会给你带来工作优势,其他人看到这种优势后,往往就会效仿你的举动。”
>> 这主要与你身体的自然规律有关,身体从高度敏锐状态到迟钝的状态周期大约为90分钟。
>> 休息会促进身体的恢复,这样你才不会觉得疲惫、乏累和羸弱。这样每天你都能表现出最佳水平。
>> “定期的大强度运动实际上跟抗抑郁药物的效果差不多。运动有助于你的夜间睡眠,可以帮你减轻压力,它甚至可以让你的大脑更高效地工作。实际上,心血管锻炼有助于你的身体产生新的脑细胞。如果你能够走出去,到自然环境中去锻炼,比如去附近的公园,那么这种益处会更为明显。”
◆ 7 旅程的结束
>> 但是我可以拥有一颗赢者的心,只要我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我不可能比其他人优秀100%,但是我可以在成百上千件事情上比其他人优秀1%。这种力量非常强大。
>> “当你想要挑战自己,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主要可以考虑两种类型的支持。”杰夫说道,“第一种就是移除阻挡你迈向新台阶的障碍,第二种就是找到可以指导你前进的有力支持。”
>> “不要试图一下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做得更好。首先,在生活的某个方面只提升1%,并加以巩固,然后再开始改变其他方面。很快,提升1%就不再需要你刻意练习,而会成为你做事的一种方式。习惯成自然。